您還未登錄或賬號權限不夠
瀏覽次數: Date: 2019-02-28 09:10:25
GB8923-88《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
本標準規定了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程度和除銹質量的目視評定等級。它適用于以噴射或拋射除銹、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以及火焰除銹方式處理過的熱軋鋼材表面。冷軋鋼材表面除銹等級的評定也可參照使用。
本標準等效采用國際標準ISO8501-1:1988 《涂裝油漆和有關產品前鋼材預處理——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第一部分:未涂裝過的鋼材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的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
1. 總則
1.1 本標準將未涂裝過的鋼材表面原始銹蝕程度分為四個“銹蝕等級”,將未涂裝過的鋼材表面及全面清除過原有涂層的鋼材表面除銹后的質量分為若干個“除銹等級”。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均以文字敘述和典型樣板的照片共同確定。
1.2 本標準以鋼材表面的目視外觀來表達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評定這些等級時,應在適度照明條件下,不借助于放大鏡等器具,以正常視力直接進行觀察。
2. 銹蝕等級
鋼材表面的四個銹蝕等級分別以A、B、C和D表示。這些銹蝕等級的典型樣板照片見第5章,其文字敘述如下:
A全面地覆蓋著氧化皮而幾乎沒有鐵銹的鋼材表面;
B已發生銹蝕,并且部分氧化皮已經剝落的鋼材表面;
C氧化皮已因銹蝕而剝落,或者可以刮除,并且有少量點蝕的鋼材表面;
D氧化皮已因銹蝕而全面剝離,并且已普遍發生點蝕的鋼材表面。
3. 除銹等級
3.1 通則
3.1.1 鋼材表面除銹等級以代表所采用的除銹方法的字母“Sa”,“St”或“FI”表示。如果字母后面有阿拉伯數字,則其表示清除氧化皮、鐵銹和油漆涂層等附著物的程度等級。
3.1.2鋼材表面除銹等級的文字敘述見3.2、3.3名向3.4條,這些等級的典型樣板照片見第5章。
注:(1)本章各除銹等級定義中,“附著物”這個術語可包括焊渣、焊接飛濺物,可溶性鹽類等。
(2)本章中“當氧化皮。鐵銹或油漆涂層”能以金屬膩子刮刀從鋼材表面剝離時,均應看成附著不牢。
3.2噴射或拋射除銹
3.2.1 噴射或拋射除銹以字母“Sa”表示。
3.2.2噴射或拋射除銹前,厚的銹層應鏟除?梢姷挠椭臀酃敢矐宄。噴射或拋射除銹后,鋼材表面應清除浮灰和碎屑。
3.2.3對于噴射或拋射除銹過的鋼材表面,本標準訂有四個除銹等級。其文字敘述如下:
Sa1輕度的噴射或拋射除銹
鋼材表面應無可見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沒有附著不牢的氧化皮、鐵銹和油漆涂層等附著物。參見照片BSa1.CSal 和DSa1.
Sa2徹底的噴射或拋射除銹
鋼材表面應無可見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氧化皮、鐵銹和油漆涂層等附著物已基本清除,其殘留物應是牢固附著的。參見照片BSa2、CSa2和DS2。
Sa2.5 非常徹底的噴射或拋射除銹
鋼材表面應無可見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鐵銹和油漆涂層等附著物,任何殘留的痕跡應僅是點狀或條紋狀的輕微色斑。參見照片ASa21/2、BSa1/2、CSa1/2、和DSa21/2.
Sa3使鋼材表觀潔凈的噴射或拋射除銹
鋼材表面應無可見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鐵銹和油漆涂層等附著物,該表面應顯示均勻的金屬色澤。
參見照片ASa3、BSa3、CSa3和DSa3
3.3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
3.3.1用手工和動力工具,如用鏟刀、手工或動力鋼絲刷、動力砂紙盤或砂輪等工具除銹,以字母“St”表示。
3.3.2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前,厚的銹層應鏟除,可見的油脂和污垢也應清除。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后,鋼材表面應清除去浮灰和碎屑。
3.3.3對于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過的鋼材表面,本標準訂有兩個除銹等級,其文字敘述如下:
St2徹底的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
鋼材表面應無可見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沒有附著不牢的氧化皮、鐵銹和油漆涂層等附著物,參見照片BSt2、CSt2和DSt2。
St3非常徹底的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
鋼材表面應無可見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沒有附著不牢的氧化皮、鐵銹和油漆涂層等附著物。除銹應比St2更為徹底,底材顯露部分的表面應具有金屬光澤。參見照片BSt3、CSt3和DSt3。
3.4火焰除銹
3.4.1 火焰除銹以字母“FI”表示。
3.4.2火焰除銹前,厚的銹層應鏟除,火焰除銹應包括在火焰加熱作業后以動力鋼絲刷清加熱后附著在鋼材表面的產物。
3.4.3火焰除銹后的除銹等級文字敘述如下:
FI火焰除銹
鋼材表面應無氧化皮、鐵銹和油漆涂層等附著物,任何殘留的痕跡應僅為表面變色(不同顏色的暗影)。
參見照片AFI、BFI、CFI 和DFI.
4.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的目視評定
4.1評定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應在良好的散射日光下或在照度相當的人工照明條件下進行。檢查人員應具有正常的視力。
4.2待檢查的鋼材表面應與相應的照片(參見第五章)進行目視比較。照片
應靠近鋼材表面。
4.3評定銹蝕等級時,以相應銹蝕較嚴重的等級照片所標示的銹蝕等級作為評定結果;評定除銹等級時,以與鋼材表面外觀最接近的照片所標示的除銹等級作為評定結果。
注:(1)影響鋼材表面除銹等級目視評定結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a. 噴射或拋射除銹所使用的磨料,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所使用的工具;
b. 不屬于標準銹蝕等級的鋼材表面銹蝕狀態;
c. 鋼材本身的顏色;
d. 因腐蝕程度不同造成各部位粗糙度的差異;
e. 表面不平整,例如有凹陷;
f. 工具劃痕;
g. 照明不勻;
h. 噴射或拋射除銹時,因磨料沖擊表面的角度不同而造成的陰影;
i. 嵌入表面的磨料。
(2)目視評定原來涂裝過的鋼材表面的涂銹等級,僅可采用帶有銹蝕等級符號C和D的照片(如DSt21/2和CSt21/2),究竟選擇哪一張,( 例如是選擇DSt21/2還是選擇CSt21/2),取決于鋼材表面點蝕的程度(參見第2章)。
5.照片
5.1 本標準包括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典型樣板照片28張,它們與國際標準ISO 8501- 1: 1988中的照片相同。如發生異議應以ISO 8501- 1中的照片為仲裁依據。
5.1.1表示銹蝕等級的照片有的4張,分別標有A、B、C和D。
5.1.2表示以噴射或拋射除銹、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以及火焰除銹所達到的除銹等級的照片有24張。這些照片標有除銹前原始銹蝕等級和除銹后除銹等級的符號,如BSa21/2.
5.2噴射或拋射除銹的14張照片是表示使用石英砂磨料進行干式噴射除銹后的鋼材表面狀況,使用其他種類的磨料進行噴射或拋射除銹時,除銹后的鋼材表面可能具有不同的色調。
5.3本標準不含ASa1、ASa2、ASt2和Ast3照片。
5.4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的典型樣板照片,按下圖所示順序排列,并是本標準的組成部分。
涂料類防腐蝕工程
涂料用于保護鋼和混凝土建筑物或構筑物不受氣相腐蝕和破壞。涂料由揮發物(溶劑和稀釋劑)和不揮發物兩部分組成。涂料涂于物體表面以后,揮發物逐漸揮發逸去,不揮發物經過物理與化學作用干結成膜,附著于物體表面,起防腐蝕保護作用。不揮發物是涂料的成膜物質,包括主要的、次要的和輔助的成膜物質。主要的成膜物質是各種油料和樹脂,次要成膜物質是顏料和粉狀填充料;輔助成膜物質為各種助劑,如增韌劑、固化劑、催干劑等。揮發物質主要為各種溶劑和稀釋劑。防腐蝕涂料用的漆料以樹脂為主,如過氯乙烯樹脂、高氯化聚乙烯樹脂、聚氨酯樹脂等等。當用于防銹和防腐要求不高時,可以使用干性油或干性油與樹脂作為漆料,如環氧酯油性涂料等。使用的原料不同,可以生產出適用于各種腐蝕條件下的防腐蝕涂料。
涂料在使用上分底層涂料、中層涂料和面層涂料。底層涂料主要與基層有較高的粘結力,中層涂料主要是增加涂層厚度,并有防腐作用;面層涂料有良好的防腐保護作用。傳統上一般將涂料分為底漆和磁漆,不分底涂、中涂和面涂。為提高底漆與金屬的粘結力,可在金屬基層上涂一薄層的特殊底漆,如磷化底漆。為提高涂層的防腐效果,有的涂料在磁漆表面增涂清漆。雖然涂料層次的名稱有所不同,但各種涂料都應配套使用,不同品種的涂料不能隨意混合使用。不按配套要求使用,經常會發生質量問題。涂層的保護作用與干漆膜的厚度有關,漆膜厚度以μ(微米)表示,防腐涂層的漆膜厚度一般為150~200μ。
防腐涂層的耐久性不僅與涂料質量有關,對涂裝物體基層表面狀況影響也很大;鶎訝顩r不好,優質涂料也不能獲得好效果。涂料施工對基層要求十分嚴格,對鋼基層涂裝前的技術要求,國家已有標準《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GB 8923-88)。標準對處理前鋼材表面狀況分為A、B、C、D四級。噴砂或拋丸除銹以符號Sa表示,分為四級,Sa1、Sa2、Sa21/2、Sa3。不同鋼材表面有不同要求,防腐涂裝一般要求不低于Sa2,高檔次涂料一般要求不低于Sa21/2。手工和動力除銹,以符號St表示,分為St2、St3兩級。手工除銹的涂裝質量遠低于噴砂除銹。標準對火焰除銹也作了規定,但國內使用不多。對酸洗除銹未作規定。對一些外形復雜或較大的鋼構件,國內有使用酸洗磷化除銹的,有一些使用經驗。對水泥砂漿或混凝土表面的涂裝要求,主要應有一定強度,無浮灰、油污等,基層表面含水率不能大于6%。因水泥硬化時析出大量氫氧化鈣,會與干性油類為漆料的涂料反應,破壞其粘結力,故對水泥表面應作中性化處理,對樹脂類涂料則無此要求。
涂料施工有刷涂、滾涂和噴涂。噴涂有空氣噴涂和高壓無氣噴涂。高壓無氣噴涂主要用于大面積施工,效率高,質量好。涂料施工要按配套要求使用,調配好涂料的施工粘度。涂料要涂布均勻,保證達到要求規定的涂層厚度,涂層厚度對鋼表面用磁性漆膜測厚儀測定,對水泥砂漿或混凝土基層,用單位面積涂料用量、涂刷道數和外觀控制。施工時要注意環境的溫度和濕度,以保證涂層與基層和涂層與涂層之間有良好的粘結,保證涂層的整體性。
36.5.1 防銹涂料長時間不能成膜,漆膜脫落,過早返銹
1. 1. 現象
涂料施工后,漆膜一兩天尚未硬化成膜;涂層表面呈現一條條流痕,漆膜厚薄不勻;漆膜表面起皺,呈現波紋狀,漆膜內部發軟;前一道漆施工后,涂下一道漆時,將前一道漆咬起,與基層脫開;涂料工程交工幾個月后,在涂層表面即開始出現銹斑。
2. 2. 原因分析
(1) 油性防銹涂料成膜是靠涂料與空氣中的氧起反應聚合成膜。反應與溫度有關,當溫度低于正常施工溫度時,涂料不能正常成膜。若溫度太低時,長時間不能成膜。
(2) 施工立面時,涂料涂布不均勻,當涂布量過大時,涂料不能很好地附著在基層上,有部分涂料成條流淌下來,出現流掛,使涂料表面不美觀。
(3) 施工用的涂料粘度大時,使涂料漆膜厚度加大,空氣中的氧僅能與面層涂料反應成膜,深部的涂料不能固化成膜。由于面層成膜的涂料收縮,使涂料表面起皺。當第一層涂料未干,即涂第二道涂料時,由于同樣的原因,也會發生起皺。
(4) 涂料施工時先涂底漆,底漆成膜后再涂中漆與面漆。當底漆與上層漆不配套時,如底漆使用油性防銹漆,中涂漆使用溶劑型漆時,很容易產生咬底。
(5) 涂料選用不當,如在水泥混凝土上涂漆時,選用了油性涂料;炷羶却嬖诘膲A與涂料中的油分發生酯化反應,使涂層變色和起皮。
當在有色金屬表面涂漆時,如在鍍鋅板表面涂漆,使用油性漆也容易起皮,因漆膜與基層的附著力低,由于涂料成膜時產生收縮而使漆膜脫落。
當在鋼鐵基層上涂漆時,基層表面除銹不好,有銹皮、油污、吸附水等,也容易發生起皮脫落。
(6) 涂料施工,漆膜應有一定厚度。底漆與基層粘結要好,起防銹作用,面漆起耐候、防腐蝕等作用。當調配施工涂料加溶劑或稀釋劑過多時,涂料的粘度低,每涂一道漆的漆膜很薄,施工涂刷道數雖達到要求,但漆膜總厚度達不到要求。有時調配施工涂料粘度適當,但涂刷道數不夠,漆膜厚度也達不到要求,因此漆膜表面會有許多肉眼看不出的針孔,水分和侵蝕性介質很容易從針孔處浸入基層,發生銹蝕而過早返銹。
3. 預防措施
(1) 要根據使用條件選擇施工用涂料,底漆與面漆必須配套使用。對混凝土基層應對表面作中性化處理后,方可考慮使用油性涂料。不作處理的混凝土表面不能使用油性涂料。
(2) 施工時涂料要有適當粘度,應按規范要求操作。若規范規定不具體時,要通過試驗確定粘度。施工時要控制涂料的涂布量,涂料的濕膜厚度要適當,涂料應涂布均勻。
(3) 基層表面處理必須嚴格。對鋼鐵基層最好采用噴砂除銹,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采用酸洗除銹。若用手工除銹時,只用鋼絲刷是不夠的,最好配合使用電動或風動工具除銹。對坑凹不平的基層,應刮膩子找平后涂漆。
混凝土表面必須堅固,表面無起砂、浮灰、脫皮等缺陷。當表面粗糙不平時,應用砂漿抹平后涂漆。
對有色金屬表面(如鍍鋅鋼板),可采用表面涂磷化底漆處理等措施,以提高漆膜的附著力。
(4) 注意涂料質量和施工檢測工作。按施工要求檢測涂料的粘度,涂刷層數,控制施工溫、濕度等。在前一層涂料施工完畢,檢驗合格后才能涂第二層。
(5) 當在鋼表面涂漆時,可用漆膜測厚儀檢查漆膜厚度。漆膜厚度達到要求時,就不會出現問題。對一些特殊工程,如漆膜有針孔檢查要求時,應使用電火化檢測儀檢查涂層是否有針孔缺陷。
4. 治理方法
基層不合格、涂料選漆錯誤或不配套,漆膜發生大面積脫落時,應進行返工。局部缺陷可進行局部修補。當漆膜厚度不夠時,可增涂磁漆和面漆,使達到要求厚度。
后附除銹等級圖片:
評論加載中...
|